青岛海丽应急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
服务热线:0532-84852367
热门关键词: 消防应急产品供应商 地震应急体验馆 应急安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 公共安全体验馆
当地震导致通信基础设施大面积瘫痪时,智能手机可能成为你唯一的“生命线”。这背后,是一系列极端条件下仍能工作的通信黑科技在保驾护航。
一、手机的“内生”能力:传感器与卫星连接。
灾害感知触发器:手机传感器网络
现代智能手机内置了高精度的加速度计、陀螺仪。当大量手机在同一区域同时检测到相似的、剧烈的振动模式时,这个信息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群体感知的灾害信号。
手机操作系统(如Android和iOS)的紧急预警系统能匿名汇集这些数据,辅助判断大规模灾害事件的发生和大致影响范围。
“向上看”的通信:卫星通信功能普及化。
最新的高端智能手机已集成卫星SOS紧急求救功能。当没有地面移动网络信号时,手机会通过特制的天线和芯片,直接向中轨道或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发送简短的求救信息(包含地理位置和预设内容)。
这不是传统的“打电话”,而是采用低速率、高抗扰的协议,在信号极其微弱的情况下也能建立连接,将关键生命信息传递出去。
二、网络的“韧性”设计:多方保障信息通路。
应急通信“先锋”:系留式无人机与通信车。
如之前文章所述,系留式无人机能快速升空充当临时基站。同时,应急通信车(包括地面卫星接收站)会第一时间赶赴灾区,建立指挥中心的对外通信链路。
自愈合的网络:设备到设备通信。
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通信技术。当基站失效后,开启此功能的手机能通过Wi-Fi或蓝牙技术,自动相互连接,形成一个临时的、多跳的Mesh自组网。信息可以从一部手机,中继到另一部,最终传递给有网络连接的设备,再转发出去。这大大增加了信息在局部区域内传递的可能性。
“生命通道”的优先级:无线资源预留。
在灾难发生时,通信网络并非完全失灵,而是因拥塞而瘫痪。运营商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网优先服务技术,在基站侧为应急部门和受灾群众的求救信息预留出专用的通信“生命通道”,确保最高优先级的消息能够被发送。
三、公众如何配合:提升自救互救几率。
提前设置:在手机中提前填好紧急医疗信息和紧急联系人。
善用功能:了解并学会使用手机自带的“紧急求助/SOS”功能(通常是连续按电源键数次)。
信息精简:在信号极差时,发送简洁的文本信息比拨打语音电话成功率更高,因为文本所需的数据量小得多。
节约电量:关闭非必要应用,降低屏幕亮度,开启超级省电模式,最大限度延长手机待机时间。
友情链接: 0460网站之家